洛阳吉恩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洛阳吉恩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联 系 人:吉恩特客服
手  机:136-0866-9917(微信同号)
地  址:河南省洛阳市高新区火炬创业园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保护区可以守护大熊猫么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4-19 浏览次数:674
打印 收藏 关闭
字体【
视力保护色

近期,两项有关大熊猫保护的新研究刊登在学术期刊Current Biology上,表明保护土地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并提出了改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同一期上,昆山杜克大学的李彬彬教授对这两项研究发表了评论文章。学术经纬在此和读者朋友们分享这篇文章。

blob.png

▲一只野生大熊猫正在长庆***自然保护区的竹林中觅食

几乎没有人能够抗拒大熊猫的魅力。1936年,在官方海关文件中被列为狗的一只幼崽,成为***只被运向西方的活体大熊猫,来自纽约的时装设计师露丝•哈克尼斯(Ruth Harkness) 实现了她丈夫的遗愿。这只名叫苏琳的熊猫后来被卖到芝加哥布鲁克菲尔德动物园,成为吸引游客的明星动物。从那时起,全世界开始对这只黑白相间的熊产生了狂热的喜爱。

大熊猫曾经分布在中国、越南和缅甸的北部。但由于晚更新世的气候变化和近几个世纪的人为干扰,现在它们的栖息地只残存在中国的六个山系中。当我随便问一个人,你知道仍然有熊猫在野外生存吗?即使对方是一个中国人,我经常收到的也是一个惊讶的眼神。当进一步得知野生大熊猫数量(1864只)比圈养大熊猫数量(约600只)更多,他们通常会感到更加惊讶。由于铺天盖地对于圈养大熊猫的报道以及吸人眼球的实况直播,公众可能不知道大熊猫保护的核心是保护野生种群及其栖息地。

自1998年以来,国家森林保护政策——天然林保护计划和退耕还林计划——的实施大大减少了伐木和农业的对森林的威胁,这两个政策也是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付费(Payment for Ecosystem Services)体量***高的政策之一。中国目前已经建立了67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覆盖了54%的大熊猫栖息地和67%的大熊猫种群。每年约有1.4亿美元投资于大熊猫的就地保护。增加熊猫保护地的面积和投入也有助于保护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中心。

保护地是否有效?这个问题不仅与大熊猫保护地有关,也与世界各地的保护地相关。这是一个长期存在并需要反复回答的问题,而其答案对于现在更为迫切。今年在中国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COP15中将要设定2020年后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其中对于保护地将有一个全新的目标。然而,由于物种信息的缺乏,比如野生动物分布和数量的变化,大多数对保护地有效性的评估只能依赖于遥感信息等间接指标,如森林覆盖率的变化。因此,对保护区有效性的怀疑依然存在。一片寂静的森林是否意味着保护工作的成功?在***近一期Current Biology中,来自韦伟、张泽军及其同事和杨彪、徐友友及其同事的两篇研究利用了全国大熊猫调查的数据,回答了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现有的大熊猫保护区是否有效,我们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大熊猫保护

自1974年以来,中国每十年对大熊猫进行一次全国性的调查,这是世界上所有物种中进行的***密集、***广泛的调查。***近的第四次全国调查雇用了2000多名人员,用了大约三年的时间,对超过25000平方公里现有和潜在的大熊猫栖息地进行2平方公里网格的野外调查,不论其保护与否。

韦伟和他的同事首先利用这些数据来研究自然保护区系统是否减少了人类干扰,以及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大熊猫数量的增加。自然保护区系统曾是中国保护地网络的核心,也是***严格的保护地类型。中国已经保护了18%的土地面积,实现了到2020年至少保护17%陆地生态系统的爱知目标11,自然保护区类型覆盖了15%的土地面积。大熊猫对人类干扰很敏感,例如伐木、放牧及农耕等,它们会避开这些区域。为了避免大熊猫栖息地偏好造成的偏差,韦伟和同事使用全国大熊猫调查中随机分布的控制样方来衡量自然保护区内的区域是否受到更低水平的人类干扰。他们发现熊猫保护区在减少人类干扰的影响方面是有效的。虽然保护区以外地区的干扰程度也有所降低,但熊猫保护区出现了更大幅度的减少。

保护区对人类活动的***可以减少对熊猫的威胁,有利于其栖息地的保护和种群的恢复。韦伟和同事表明,大熊猫栖息地的关键因素,森林和竹子,在自然保护区内得到了改善,但在非保护区内有所恶化。栖息地的改善对大熊猫种群数目的增加至关重要。通过对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的高绩效保护区和大熊猫种群数量稳定或减少的低绩效保护区的比较,韦伟及其同事得出结论:更有效的保护区更有可能拥有原始林、大树和竹林。较成熟的森林中丰富的竹林和大树分别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庇护所。然而,不论保护更为有效与否,这两类自然保护区的人类干扰程度之间没有差异。森林砍伐比其他干扰受到更严格的管控。它不仅受保护区的管制,而且还受两项国家森林政策的管制。因此,森林得以恢复与更新。

杨彪及其同事的研究采取了不同的角度。他们使用了相同的数据,但研究的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熊猫种群(密度)变化。他们把这个研究集中在一个关键问题上,即保护地的管理交叉重叠问题。保护空缺、重叠管理和不同保护地体制间的管理差异在中国很普遍,这也是近期保护地改革的原因之一。目前,中国的保护地体系分为三类:作为核心的国家公园、以及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自然公园将包括有其他保护地。中国已经建立了11个国家试点公园,用来探索未来有效的管理机制与体系应该是什么样子。其中包括一个非常有雄心的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它的面积将是黄石国家公园的三倍,横跨三个省,里面居住着12万人。新的国家公园将扩大现有保护面积,新增8364平方公里,其中61.1%的公园土地被现有保护地覆盖。然而,在国家公园现有的大熊猫保护地网络中,存在约有23%的保护地和管理重叠的现象。在实施不同保护管理措施的地区,由于偏向于执行相对不严格的管理方式,导致了重叠管理地区的保护作用削弱。

令人惊讶的是,当栖息地同样适宜时,这些重叠区域内的熊猫密度甚至低于对人类干扰没有***的非保护区域。杨彪和他的同事还指出了一个关键点:在管理不严格的地方,大熊猫密度比栖息地适宜性指数的下降幅度更大。与栖息地范围和质量的变化相比,物种实际的栖息地使用可能对威胁和保护干预更为敏感。因此,栖息地适宜性等相关指标是监测环境因素变化的良好指标,但可能无法反映栖息地利用的实际变化和当地种群的真实波动。

大熊猫栖息地的未来

虽然现有的大熊猫保护地网络是有效的,但保护工作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杨和他的同事们首先指出,保护空缺仍然存在,一些未受保护的区域是连接相互孤立的熊猫种群的关键走廊。尽管大熊猫的数量有所增加,但这个物种的生存仍然受到威胁。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栖息地破碎化;由于土地利用的变化,大熊猫现在被分成33个种群,其中22个种群的个体不足30只,面临着巨大的局部灭绝风险。因此,连通性对未来的大熊猫保护工作至关重要。希望新的国家公园能够帮助栖息地恢复,并提供必要的连通性,以拯救面临局部灭绝的大熊猫小种群。国家公园会成为保护熊猫栖息地的良药吗?

这两篇研究向我们证实了保护区的作用,但也指出了将要面临的挑战。国家公园中不同区域的管理措施是什么样的?当超过12万居民居住在国家公园内,但其中大部分居住在现有的保护区网络之外时,国家公园是否仍能有效地减少人为干扰?这两项研究都提到了新出现的人类干扰,如牲畜放牧。人类干扰在现有保护区以外但在国家公园边界以内其实更为普遍。如何规范这些人类活动,确保大熊猫的长期生存以及当地社区的生计?国家公园真的能改善大熊猫栖息地的质量并增加连通性吗?它是否也有利于在这些区域内其他物种的生存?

几年后,或许我们能够通过再一次的全国大熊猫调查来回答这些问题。这是一项耗资巨大的调查,但它对于未来的保护规划与管理评估有着巨大而不可替代的价值。

洛阳吉恩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吉恩特客服
手机:136-0866-9917(微信同号)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高新区火炬创业园

版权所有:洛阳吉恩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5029662号-1 流量统计:
logo 0379-6023 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