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吉恩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洛阳吉恩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联 系 人:吉恩特客服
手  机:136-0866-9917(微信同号)
地  址:河南省洛阳市高新区火炬创业园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过去10年,全球健康的五大突破和挑战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1-16 浏览次数:658
打印 收藏 关闭
字体【
视力保护色

《英国医学杂志》***新发表的一篇特别文章中,回顾了全球健康在过去十年中的五大突破和挑战。我们结合这篇文章观点,分享我们正在经历和面对的这些变化。

blob.png

截图来源:BMJ

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流行病毒。它能够通过体液接触而传播,引起病毒性出血热,带来很高的死亡率,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

埃博拉疫情爆发常见于非洲。2014年***在非洲出现并迅速传播到3个国家时,曾造成11000多人丧生。这场危机暴露了一些贫穷国家卫生系统的薄弱环节,并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关注。现在,WHO保持对埃博拉病毒病的监测,并促进危险国家制定防范计划,以预防埃博拉疫情。一旦发现疫情,WHO会提供疾病检测、接触者追踪、疫苗接种、病例管理、实验室服务、感染控制、后勤事务等一系列应对措施,来挽救生命。

另一方面,疫情爆发也促进实验性疫苗完成了测试。埃博拉疫苗rVSV-ZEBOV在刚果发生的2018-2019年埃博拉疫情期间已经得到了应用,这款疫苗在2019年底也正式获得FDA批准上市,名为Ervebo。

气候变化

全球升温,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强降雨增多……气候变化正在真实发生。

WHO预估,2030年-2050年间,气候变化将造成每年约25万人死于营养不良、疟疾、腹泻和热应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论文指出,气候变化会带来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霍乱等传染病、食源性疾病等诸多健康风险。

BMJ文章指出,这个十年间,气候变化危机可能终于开始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

在第二十五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WHO专家Diarmid Campbell-Lendrum提出,“WHO认为气候变化可能是21世纪***大的健康威胁,除非我们减少碳排放,否则我们将继续破坏我们的食品供应、水供应和空气质量……这些都是我们维持人口健康所需要的。” 2015年《巴黎协定》明确制定了避免气候灾难所需采取的措施。WHO表示,仅达到《巴黎协定》中关于空气污染的目标,全世界每年就可以挽救一百万人的生命。然而,迄今为止,只有51个国家制定了政策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潜在健康危机。

抗生素耐药

自青霉素问世开始,人们曾开发出不少抗生素,成为细菌感染的一线治疗药物,为人们的预期寿命延长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也日益严重。

十年来,死于抗生素耐药的人数,从2010年的5万上升至2019年的70万,相当于每分钟死去的就不止1人。联合国提出警告,如果不采取紧急全球行动来应对这种“对人类健康的深远威胁”,在***坏的情况下,到2050年,每年可能有1000万人死于抗生素耐药。

2013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宣布人类已进入“后抗生素时代”。

2015年,WHO启动全球行动计划,呼吁各国提高对抗生素耐药问题的认识,在医疗保健和食品生产中控制对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否则我们可能面临倒退的局面:由于药物不再能够阻止感染,从结核病到剖腹产到髋关节手术都可能致命。

2017年,WHO发表报告提醒,世界的抗生素频临枯竭。

近年来,学术界和生物医药公司也在共同协作不断研发新型抗生素,希望能为细菌感染提供更多治疗选择,满足疾病控制的急迫需求。

健康技术

21世纪,我们已经可以明显感受到,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社交方式。过去十年中,技术也正在开始改变健康和医疗。

从追踪身体活动的可穿戴设备,到用于糖尿病等疾病管理的Apps,新技术让患者能够监测并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并享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同时,人工智能(AI)也已经可以执行一些原本需要医疗保健***人员来完成的任务,医学影像结果分析是常见的应用方向之一。在这一领域,人们熟知的谷歌AI就有不少令人鼓舞的进展,比如识别肺癌基因突变、筛查乳腺癌。

此外,快速、低成本的DNA检测也在推进个体化医学进入新时代,海量数据为改善诊疗水平开拓了新的潜力。

“上帝的手术刀”:基因编辑

基因编辑技术被誉为“上帝的手术刀”,提供了一种相对快速且简单的方法,实现对单个基因的删除、替换和修改。在生命科学和医药领域,这是***为前沿和热门的技术之一,人们有望通过基因修饰来更有效地预防或治疗疾病。

目前应用***为广泛的基因编辑技术之一是CRISPR-Cas9系统。在这套系统里,Cas9蛋白会在目标DNA序列上切出口子,造成双链DNA断裂。随后,再在DNA修复的过程中对基因组进行编辑。

科学家们还开发出了“单碱基编辑系统”。它将经过修饰的Cas9蛋白与另一种酶直接融合在一起,在目标DNA位点,能够对点突变进行“微调”,但只能进行单个碱基的4种转化。

前不久,刘如谦(David Liu)教授团队开发了新型基因编辑技术“先导编辑”(prime editing)。这套系统可以把任何碱基转化为其他碱基,还能够插入或删除特定的DNA序列,有望修复大约89%的已知人类致病变异。

得益于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过去十年来已经有不少对蚊子进行基因修饰的项目取得了进展,这使得我们有望通过消灭传播特定疾病的蚊子,从而消灭疟疾、寨卡病毒和其他传染病。

基因编辑技术的临床应用也有进展。比如,中国学者领衔的研究团队通过基因编辑治疗艾滋病和白血病患者,19个月持续有效,这一重磅进展也在2019年登上了《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Satish Pillai博士指出,对于CRISPR领域,这项研究是“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洛阳吉恩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吉恩特客服
手机:136-0866-9917(微信同号)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高新区火炬创业园

版权所有:洛阳吉恩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5029662号-1 流量统计:
logo 0379-6023 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