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吉恩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洛阳吉恩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联 系 人:吉恩特客服
手  机:136-0866-9917(微信同号)
地  址:河南省洛阳市高新区火炬创业园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Nature子刊 】研究发现两种子宫内膜癌基因突变!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9-05 浏览次数:618
打印 收藏 关闭
字体【
视力保护色

子宫内膜癌( endometrial carcinoma) 是一组发生在子宫内膜的上皮性恶性肿瘤,腺癌为***多见的类型,在世界范围内其病发率呈升高趋势,且患病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人们普遍认为子宫内膜癌可分为两个亚型: I 型***常见的亚型,好发于围绝经期妇女,通常与雌激素过度刺激子宫内膜,致子宫内膜异常增生有关, 此型预后良好; 相反,II 型较少见,多影响老年女性,其发病与雌激素无明确关系,恶性程度较高,且预后较差。精准医学的崛起,无疑为子宫内膜癌的诊疗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近日,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与范安德尔研究所合作,发现了子宫内膜癌患者经常出现的两种基因突变。这项研究于8月7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主导这项研究的妇产科和生殖生物学助理教授Ronald Chandler说:“预估今年将有超过63,000名女性被诊断罹患子宫内膜癌,这使其成为***常见的妇科癌症。”

本次研究表明,ARID1A和PIK3CA基因的突变经常同时出现在子宫内膜癌以及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的卵巢癌的发展过程中。同样,这些相同的突变也经常发生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身上。ARID1A是一种抑癌基因。当它发生突变时,细胞增殖失控发生癌变。PIK3CA是一种致癌基因。

blob.png

这项研究在基因工程改造的小鼠模型中进行。研究人员利用lactotransferrin-Cre(LtfCre)将突变的ARID1A和 PIK3CA H1047R 直接靶向子宫内膜上皮,使用Arid1a fl和Arid1a V1068G等位基因,在子宫内膜中开发了ARID1A突变的等位基因系列,并且增加每个突变的严重程度。采用全基因组的方法来分析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基因表达和染色质可及性,并在ARID1A丢失时鉴定启动子处的染色质可及性变化。通过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测序(ChIP-Seq)发现,ARID1A结合与染色质可及性相关,并与ARID1A丢失后基因表达的变化相关。

研究发现,ARID1A和PIK3CA突变导致部分EMT(上皮 - 间质转化)表型能够集体侵入子宫肌层。这些发现意味着可以开发更好、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来帮助女性对抗生殖器官恶性肿瘤。

洛阳吉恩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吉恩特客服
手机:136-0866-9917(微信同号)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高新区火炬创业园

版权所有:洛阳吉恩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5029662号-1 流量统计:
logo 0379-6023 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