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 系 人:吉恩特客服
手 机:136-0866-9917(微信同号)
地 址:河南省洛阳市高新区火炬创业园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慢性感染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主要诱因,而肝细胞癌是全球第四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基线病毒复制活性,如血清HBV DNA水平所示,会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长期抗病毒治疗(antiviral therapy,AVT)后的HCC发展风险。然而,基线病毒复制活性对手术切除后HCC复发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仍不清楚。了解基线病毒复制活性与HBV相关性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后HCC复发风险之间的关联,可以为AVT启动的***佳时机和HBV相关性肝细胞癌变的潜在机制提供重要见解。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基线病毒复制活性对HBV相关HCC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
本研究纳入了2010年至2018年间连续接受根治性切除并接受抗病毒治疗的2,384例极早期或早期HBV相关HCC患者。根据患者情况分为持续AVT组(既往接受AVT并抑制病毒)和初始AVT组(切除时开始AVT)。基于基线病毒复制活性,比较这两组患者的HCC复发率。
两组间肝细胞癌复发的风险
在中位随访时间为4.9年的期间内,共有1,188例(49.8%)患者出现了肝细胞癌复发。持续接受抗病毒治疗组的复发率为每100人年8.68例,而抗病毒治疗初始组的复发率为每100人年10.87例。在多变量分析中,两组间的肝细胞癌复发风险无显著差异(校正风险比[HR]:1.09;95% CI:0.96–1.24;p = 0.20),这与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的结果一致(HR:1.10;95% CI:0.95–1.27;p=0.22)。当按肝硬化程度分层时,在肝硬化患者中,抗病毒治疗初始组的肝细胞癌复发风险高于持续接受抗病毒治疗组(校正HR:1.22;95% CI:1.02–1.45;p=0.03),但在非肝硬化患者中则没有显著差异。同样,非肝硬化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没有差异。
图1:持续AVT组与初始AVT组之间HCC复发的累积发生率
肝癌复发与病毒复制活性
与基线HBV DNA水平低于3.30 log10 IU/mL的患者相比,基线HBV DNA水平在5.00至5.99 log10 IU/mL之间的患者复发风险显著增加(调整后HR:2.57;95% CI:1.88–3.51;p < 0.001)。在肝硬化患者中,复发风险增加至3.30 log10 IU/mL后趋于稳定。有趣的是,在评估病毒复制活性对早期和晚期复发的影响时,非肝硬化患者的病毒复制活性与早期和晚期复发均呈持续非线性抛物线关联,其中HBV DNA水平为5-6 log10 IU/mL的患者与持续AVT组相比,复发风险显著增加(HR,1.78;95% CI,1.32-2.42)。
片段筛选磁珠作为高通量测序中的关键原料,是影响整体实验结果的重要部分。如何对片段筛选磁珠进行稳定性的规模化生产,也是各类磁珠厂商要面临的问题。洛阳吉恩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生物磁珠的生产厂家,对片段筛选磁珠的关键工艺进行长期、大量的优化,通过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反复测试,目的片段筛选准确,尤其对于200-500bp的片段,筛选效果良好稳定,并且磁珠的磁响应速度快,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筛选结果可直接进行下游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