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吉恩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洛阳吉恩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联 系 人:吉恩特客服
手  机:136-0866-9917(微信同号)
地  址:河南省洛阳市高新区火炬创业园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肺鳞癌基因检测选择或放弃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9-08 浏览次数:671
打印 收藏 关闭
字体【
视力保护色

  在个体化治疗的征程中,肺癌领域尤为突出,回顾肺癌发展的历程,进展从未停止,肺腺癌驱动基因图谱越来越丰富,然而肺鳞癌靶向治疗的探索之路则崎岖不平,目前对其潜在的分子靶标相比腺癌来说亦知之甚少。

  肺鳞癌在所有肺癌类型中约占20~30%,预后较差确诊为晚期肺鳞癌患者,平均生存期仅为一年左右,其治疗研究不容忽视。

  总能见到部分肺鳞癌患者也会选择做基因检测,那这些检测到底有没有意义呢?下面就简单扒一扒几个主要基因在肺鳞癌中到底是怎么回事:

  1、EGFR/KRAS

  目前,EGFR、KRAS基因几乎已经成为肺腺癌患者的常规检测,其在中国人群肺腺癌患者中的突变比例可以达到40%-50%,然而研究表明,EGFR/KRAS突变很少出现在纯粹的肺鳞癌患者中,在腺鳞癌和低分化腺癌中才会被偶尔检测到。

  而针对EGFR突变患者的TKIS药物的疗效在肺鳞癌患者中也不容乐观。吉非替尼治疗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中位无病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27%,67%-70%和3个月,远远低于有EGFR突变的肺腺癌患者(66%,92%-93%,9.4个月)。

  2、PIK3CA/AKT1

  PIK3CA基因在肺腺癌中突变频率极低,约1%~2%。而其在鳞癌的突变频率相对较高,约为3.6%-8%。此外,PI3K下游基因AKT1的E17K突变可导致AKT1的活化。5.6%的肺鳞癌有E17K突变,肺腺癌中E17K突变相对罕见。也就是说,PIK3CA/AKT1可以算是肺鳞癌的特异性的检测靶标。

  然而,PI3K/Akt位于EGFR下游信号通路上,由此可见,即使存在EGFR突变的肺鳞癌患者使用EGFR-TKIs药物的效果也不是太好,可能就是由于PI3K/Akt变异所导致的。

  3、DDR2

  有研究者通过分析290例组织和细胞标本,发现3.8%肺鳞癌患者有DDR2突变。在其后的小鼠实验中,又发现DDR2抑制剂达沙替尼(Dasatinib)治疗有效者均携带DDR2突变。

  达沙替尼目前已经批准治疗用于治疗对包括甲磺酸伊马替尼在内的治疗方案耐药或不能耐受的慢性髓细胞样白血病。一项达沙替尼在肺鳞癌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鳞癌DDR2突变率虽然不高,但若经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肺鳞癌DDR2突变者确对达沙替尼有效,鳞癌患者的治疗将会有很大进展。

  4、PD-1

  要说2015年,肺癌领域***振奋人心的大事件,当然是免疫治疗研究的新进展。尤其是FDA批准PD-1抑制剂nivolumab(OPDIVO)用于晚期或转移性肺鳞癌,比预期提前了3个月。是肺鳞癌患者的一大福音。***新NCCN指南也增加了PD-1抑制剂nivolumab(Opdivo)作为晚期鳞癌一线治疗后进展的备选方案。

  在预测PD-1抑制剂nivolumab(OPDIVO)的疗效方面,研究表明,在非鳞癌患者中,对于PD-L1高表达患者,免疫治疗明显优于化疗。而对于不表达PD-L1的患者,免疫治疗并不优于标准化疗。然而,鳞癌患者中PD-L1表达是否影响nivolumab(OPDIVO)的疗效还有待研究。此外,免疫治疗的高额费用仍然是阻止其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大障碍。

  肺鳞癌潜在的分子标志除以上所述外,ALK、CDKN2A、CCND1、PTEN等基因也都有相关研究。但由于其变异频率较低等原因,均未被广泛推广。

  综上所述:

  肺鳞癌靶向治疗目前还并不明确,也就是说其相关的基因检测意义并不是很大。化疗仍然是一线治疗的***佳选择。一线化疗进展后,可考虑免疫治疗。作为***后希望,进行多基因检测,尝试使用相关靶向药物,也能作为一种选择。

洛阳吉恩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吉恩特客服
手机:136-0866-9917(微信同号)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高新区火炬创业园

版权所有:洛阳吉恩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15029662号-1 流量统计:
logo 0379-6023 0863